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進入內容區塊

內政部警政署警察廣播電臺全球資訊網

:::

全國暨地區網節目表(含網路廣播)

發布日期:110-01-12

分類:高雄分臺

發布單位:警察廣播電臺高雄分臺

今夜最開勳
  • 節目:今夜最開勳
  • 時段:星期一、二、三、四、五 01:00 ~ 04:00
深夜,不管晴天、雨天、難過、傷心,都要開心!
每週一~週五,凌晨1點~4點,收聽「今夜最開勳」
跟著主持人易勳,
一起聽好音樂、賞析文藝、品味生活。
最~開~勳~~~

2024-0429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明日和合製作所共同創辦人 洪千涵
各位朋友們,你想像中的「觀看劇場作品」是長什麼樣子呢?是坐在舞台底下的座位區,觀看舞臺上演員們的演出嗎?如果你對劇場直覺的想像是這樣的話,嘿嘿,那就表示,你得來聽聽本集節目,了解最新的劇場演出形式及趨勢囉!

在這集節目中,易勳非常高興邀請到明日和合製作所的共同創辦人 洪千涵,來聊聊打破劇場第四面牆的沈浸式劇場與參與式劇場到底是什麼?其實,這也是易勳第一次大開眼界認識到,原來觀眾是可以與演員共享同一個舞台觀看演出的、甚至觀眾可以成為作品的主角影響劇情。聽起來很酷,對吧?但這全新的體驗,到底觀看起來是什麼感覺?製作起來,與傳統劇場到底有哪些不一樣呢?

那就需要朋友們一起收聽本集節目訪談,一探究竟囉!

 
 專訪 明日和合製作所共同創辦人 洪千涵1
 
 專訪 明日和合製作所共同創辦人 洪千涵2
 
 
 

影音1 2024-0429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明日和合製作所共同創辦人 洪千涵【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4-0422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EX亞洲劇團藝術總監 Jayanta、EX亞洲劇團行政總監 林浿安
劇場文化演變至今,形式已越來越多元,可以將虛擬與現實結合、還打破第四面牆讓演員與觀眾互動;結合東西方表演文化精髓、甚至把經典劇本結合時事讓觀眾更有共鳴。不過,表演形式演變得再多元豐富,不可否認的是,表演的本質應該會始終如一、永遠不變,對吧?那麼表演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尋找或表現出來呢?
在這集節目中,易勳非常高興邀請到,努力將表演的本質找出來、並且把它編成一套很有系統的教學及訓練模式,他們是EX亞洲劇團。來到節目中分享他們獨特的「本質劇場」系統的,分別是藝術總監Jayanta 、及行政總監 林浿安。

易勳認為,由兩位來向各位爬梳表演的本質為何、該怎麼用系統化的方式迅速抓住表演的本質,真的是再適合不過了。因為Jayanta曾經是印度的國家級演員哦!而林浿安是土生土長的客家人,跨領域、跨文化的結合,造就了今日的EX亞洲劇團,在這樣奇妙的結合下,更刺激他們思考「表演的本質」為何,並以此為核心,將EX亞洲劇團的方向經營得更為明確。

那到底,EX亞洲劇團所歸納出來的表演本質為何?他們怎麼將這個系統融合在自己的每一齣劇場作品裡呢?趕快收聽節目吧!
 
專訪 EX亞洲劇團藝術總監 Jayanta、EX亞洲劇團行政總監 林浿安1
 
專訪 EX亞洲劇團藝術總監 Jayanta、EX亞洲劇團行政總監 林浿安2
 
 
 

影音1 2024-0422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EX亞洲劇團藝術總監 Jayanta、EX亞洲劇團行政總監 林浿安【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4-0415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躍演劇團導演 曾慧誠
各位朋友,你看過音樂劇嗎?易勳記得國中音樂課時,老師就曾在課堂上播放過歌劇魅影的DVD,把音樂劇介紹給大家,但當時的我並沒有什麼感覺。長大後,因緣際會接觸了廣播、聽了越來越多不一樣的音樂,接著在偶然的機緣下,易勳走進國家戲劇院看了《貓》、還看了其他來自外百老匯的音樂劇作品,才突然發現音樂劇的魅力及其親民之處。

其實,你不用引頸企盼著世界知名的音樂劇到底什麼時候要來台灣演出。在台灣,有非常多在地優秀的音樂劇作品一刷再刷。例如,由躍演劇團製作的《勸世三姐妹》,取材自逐漸式微的牽亡歌文化,配上吸睛的劇情,在去年成功引起關注。在這一集,易勳很高興邀請到躍演劇團的導演 曾慧誠,聊一聊,他開始投身音樂劇學習、一直到創立一部部躍演音樂劇的過程。

曾慧誠導演曾到紐約受過專業的音樂劇系的訓練、並在百老匯工作過,在了解歐美知名音樂劇的脈絡後,他選擇回到台灣、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文化,創作了一部部包括《Daylight》、《釧兒》、《勸世三姐妹》等音樂劇,訪問過程中,導演提到,音樂劇並不是只有令人回味再三的歌曲、精彩的劇情和舞蹈,其實還承載著一個地區文化的脈絡。聽到這裡,我才豁然開朗,為何我看到《勸世三姐妹》後會那麼感動!

一起來了解台灣音樂劇的樣貌與感動吧!
 
專訪 躍演劇團導演 曾慧誠1
 
專訪 躍演劇團導演 曾慧誠2
 
 
 

影音1 2024-0415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躍演劇團導演 曾慧誠【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4-0408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優人神鼓創辦人 劉若瑀
各位朋友,你喜歡看戲嗎?你喜歡看戲的理由是什麼呢?是想看導演和演員對於一篇經典劇本的演繹功力?還是想從兩小時的劇場表演中獲得精神狀態的提升、讓自己感到釋放呢?如果是後者,那我想,你一定是不會錯過本集的主題 — 優人神鼓。

1980年代,就在台灣小劇場燦爛的時期誕生了蘭陵劇坊,雖然蘭陵劇場只活動了約10年左右,卻開啟了爾後屏風表演班的李國修、表演工作坊的賴聲川、如果兒童劇團的趙自強,以及優人神鼓的創辦人劉若瑀。易勳非常好奇,蘭陵劇坊到底有什麼魔力,孕育了如今台灣劇場界這麼多優秀的劇場人;同時,易勳更好奇,劉若瑀老師吸取了什麼能量,帶領著優劇場,一路走到現在的優人神鼓呢?

能邀請到劉若瑀老師本人來到節目上暢聊,真的是易勳三生的榮幸,各位喜歡劇場的朋友可別錯過呀!
 
專訪 優人神鼓創辦人 劉若瑀1
 
專訪 優人神鼓創辦人 劉若瑀2
 
 
 

影音1 2024-0408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優人神鼓創辦人 劉若瑀【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4-0401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飛人集社劇團藝術總監 石佩玉、合作演員 魏伶娟
各位朋友,在上一集The show must on on的節目專訪中,我們聊到了布袋戲這種傳統的「偶戲」。事實上,偶戲除了傳統各位熟悉的布袋戲、皮影戲、傀儡戲之外,到了現代,有許多各式各樣、有趣的現代偶戲表演,你知道嗎?

今天這集節目,易勳很高興邀請到飛人集社劇團的團長石佩玉、以及演員魏伶娟,和我們聊聊現代偶戲與傳統偶戲大致上有哪些區別?一個小小的戲偶,到底要怎麼操作才能賦予其靈魂,讓它在觀眾面前如人一般活靈活現的演出呢?最後,偶戲難道真的都是演給小孩子看的嗎?還是偶戲其實是用童趣、簡化的語言,但演出許多成人更有共鳴的戲碼呢?

以上問題石佩玉團長、魏伶娟演員都會在訪問中一一解答,因此可別錯過呀!
 
專訪 飛人集社劇團藝術總監 石佩玉、合作演員 魏伶娟1
 
專訪 飛人集社劇團藝術總監 石佩玉、合作演員 魏伶娟2
 
 
 

影音1 2024-0401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飛人集社劇團藝術總監 石佩玉、合作演員 魏伶娟【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4-0325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導演 黃武山
各位朋友,你有看過霹靂布袋戲嗎?你有聽說過李天祿布袋戲嗎?布袋戲搬上大銀幕後,加入令人目眩神暈的效果,曾經是許多朋友們很重要的電視節目娛樂之一,我想,各位一定不陌生吧?

不要忘記,野台的布袋戲,其實也是台灣很重要的「傳統劇場」表演之一喔!今天節目上易勳非常高興能夠邀請到師承李天祿布袋戲一脈、是李天祿老師的徒孫、更將布袋戲結合客家文化的山宛然客家布袋戲的團長,黃武山老師。

山宛然客家布袋戲的特殊之處,除了在黃武山老師把客語融入布袋戲、還把布袋戲這樣的演出搬進現代劇場,所做的嘗試可說是非常多元,讓易勳在節目上處處都充滿好奇。例如,到底布袋戲偶該怎麼「掌」握?把經典劇本改乘客語有哪些挑戰?在野台及劇場演出布袋戲有哪些差別呢?

你是不是也同樣開始好奇了?那就不要錯過本集節目!
 
專訪 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導演 黃武山1
 
專訪 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導演 黃武山2
 
 
 

影音1 2024-0325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導演 黃武山【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4-0318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部落劇會所團長 嘎造.伊漾
你有想過,藉由劇場作品,了解台灣的原民文化、探討台灣的原民議題嗎?如果有,那你一定要來聽聽這集的專訪。易勳非常高興邀請到來自阿美族、熱愛表演的嘎造 . 伊漾,同時他也是「部落劇會所」的團長。

嘎造 . 伊漾使用了部落裡教育傳承意義深厚的神話改編成舞台劇,一個人飾演劇裡所有角色,在很人格分裂、很累的狀態下完成一場又一場演出。其實,部落劇會所的成員們也大多採取類似的表演風格。談到為什麼這麼做,他說,希望能讓部落的青年們更了解自己的文化、讓一般大眾能夠在沒有偏見及刻板印象上更理解台灣的原民朋友。

我非常佩服嘎造 . 伊漾的熱情與勇氣,要把自己部落、族群中最核心的價值挖出來,既不侵犯族人的生活權、又客觀的把它們改編成舞台劇,是一種很赤裸的呈現,同時又無法預測演出後能得到多少成就感及迴響。如果今天我是表演者,我必須要說,我可能沒有勇氣做到這件事。

但嘎造 . 伊漾不但做出來了,還願意來到節目上分享這些點點滴滴。
一起來聽聽嘎造 . 伊漾在劇場作品中,如何拿捏原民議題的創作尺度、暢快的說自己的故事吧~~~
 
專訪 部落劇會所團長 嘎造.伊漾1
 
專訪 部落劇會所團長 嘎造.伊漾2
 
 
 

影音1 2024-0318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部落劇會所團長 嘎造.伊漾【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4-0311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河床劇團導演 郭文泰、河床劇團製作人 葉素伶
各位朋友們,你對於劇場作品的想像是什麼?你的想像是羅密歐與茱麗葉這種經典劇本?還是台灣小劇場運動時期很多新穎的演出?抑或是,在一個空間裡不預設任何形式的感受其氛圍,從而得到某種無形的能量呢?
以上講到劇場的想像,是不是越來越抽象?

沒錯,本集節目,易勳要帶大家一起來認識這種不是以理解文本為主、而是以洗滌感官為主的,意象劇場。而講到台灣的意象劇場,絕對不能不提曾經以「開房間計劃」感動所有觀眾的,河床劇團。今天這集節目,易勳很高興邀請到河床劇團的導演郭文泰、與製作人葉素伶,一起來聊聊,為什麼會心醉於意象劇場?意象劇場能做到哪些一般正劇做不到的事?河床劇團的意象劇場的理念是什麼?

其實,自從與兩位來賓確認錄音時間後,易勳心裡就一直忐忑不安、甚至到開始錄音前都還覺得有那麼一點點不安全感。因為「意象」的東西,畢竟不像正劇來得有跡可循,例如你可以爬梳故事線、你可以跟著角色心理狀態來看戲。意象劇場完全摒除了這些,重點在你願不願意打開你所有的感官(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去體會一齣劇場作品希望讓你感受到的一切。看劇都很仰賴於此,訪問,自然也得突破我舒適的模式,才能進到邀請兩位來賓時設定的主題核心。

幸好,郭文泰導演及葉素伶製作人很溫暖,
我最終放下了擔心,享受了一場很有趣的訪問,也更認識了意象劇場。
邀請你一起進入意象的劇場世界,真的很美妙!
 
專訪 河床劇團導演 郭文泰、河床劇團製作人 葉素伶1
 
專訪 河床劇團導演 郭文泰、河床劇團製作人 葉素伶2
 
 
 

影音1 2024-0311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河床劇團導演 郭文泰、河床劇團製作人 葉素伶【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4-0304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金枝演社導演暨藝術總監 王榮裕、金枝演社編劇兼製作人 游蕙芬
身為台灣人,或多或少應該都看過歌仔戲吧?不論是廟會前的野台歌仔戲、或是在國際也享譽盛名的明華園歌仔戲,我想你一定都不陌生。歌仔戲在台灣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但就跟所有的表演、藝術一樣,隨著時代的演進,都會改變、加入新的元素。以歌仔戲而言,在近30年來,其實開始演變出了「胡撇仔戲」這樣的戲種出來。

金枝演社的導演兼藝術總監 王榮裕、編劇兼製作人游蕙芬,就是台灣胡撇仔戲文化中很重要的推手。在1996年,金枝演社所推出的《台灣女俠白小蘭》,就是他們很重要的代表作。雖然這部戲如今已經看不到現場演出了,但仍然影響著金枝演社如今持續創作胡撇仔戲、更多元台語戲劇的重要動力。

那麼,到底什麼是胡撇仔戲呢?台灣的戲劇文化跟西方的戲劇文化結合後會有什麼火花產生?這些戲劇凸顯出了金枝演社哪些中心理念呢?這集節目的訪談真的是歡笑不斷、但又有滿滿的收穫,期待你聽完後也很有共鳴!
 
專訪 金枝演社導演暨藝術總監 王榮裕、金枝演社編劇兼製作人 游蕙芬1
 
專訪 金枝演社導演暨藝術總監 王榮裕、金枝演社編劇兼製作人 游蕙芬2
 
 
 

影音1 2024-0304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金枝演社導演暨藝術總監 王榮裕、金枝演社編劇兼製作人 游蕙芬【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4-0226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沙丁龐克團長 馬照琪、合作演員 謝卉君
各位朋友們,你對小丑演出、或丑默演出了解多少呢?是否跟易勳一樣,對大的印象就是尾牙餐會上令人捧腹大笑的演出?還是街頭一邊雜耍、一邊摺汽球的表演者呢?

本集節目,易勳很高興邀請到一直以來製作、演出丑默演出的沙丁旁客劇團,團長馬照琪曾在法國研習過丑默演出,帶來的所謂「小丑表演」,其實顛覆了易勳的許多印象。搭配長期與沙丁龐客合作的小丑演員謝卉君的分享,我終於打開了對這樣表演形式的一點皮毛,小丑表演必須從「心」出發。

廣義上來講,任何表演、尤其是劇場表演,舉凡是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等等,內心本來就很重要。但小丑表演有一點不一樣,它允許更多現場與觀眾溝通、互動的空間,更允許演員在劇本大綱之餘,適時拉回一點表演的自主權,在舞台上演出。也就是說,小丑演員更自由、更回歸演員的真心感受和本能,因為這樣,觀眾才能更強烈的感受到舞台上的喜怒哀樂,並在演員的陪伴下一起咀嚼這些感受。

準備好一起敞開心胸了解丑默演出了嗎?
一起來收聽本集的節目訪談吧!
 
專訪 沙丁龐克團長 馬照琪、合作演員 謝卉君1
 
專訪 沙丁龐克團長 馬照琪、合作演員 謝卉君2
 
 
 

影音1 2024-0226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沙丁龐克團長 馬照琪、合作演員 謝卉君【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4-0219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栢優座座首 許栢昂、仲首 王辰驊
一直以來,易勳其實對於京劇很陌生。愛好者看京劇時,是很注重各角色行當的肢體細節、唱腔專精的,這些通常是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但如今,你若看不懂京劇,其實也可以看熱鬧看出屬於自己的一番心得了!

非常高興栢優座的座首(藝術總監)、仲首(技術指導)來到節目與我分享,他們告所我,栢優座不但不是第一個把京劇結合西方戲劇應用,嚴格來說,他們認為自己不是在做「結合」,而是京劇隨著時代發展下,必然會產生的新面貌。例如:可以融入台語台詞、唱點流行樂、搞點時事梗。但一樣會保留京劇的生旦淨末丑、一樣會唱西皮二黃,傳統京劇的精髓仍然不會消失。這就讓易勳很好奇,那他們到底怎麼拿捏?要怎麼做?現場做出來的作品到底長怎樣呢?你是否也一樣好奇呢?一起來收聽本集的訪談揭曉吧!
 
專訪 栢優座座首 許栢昂、仲首 王辰驊1
 
專訪 栢優座座首 許栢昂、仲首 王辰驊2
 
 
 

影音1 2024-0219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優座座首 許?昂、仲首 王辰驊【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4-0205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狂想劇場創辦人 廖俊凱
本集易勳很榮幸邀請到 狂想劇場 Fantasy Theatre 的團長廖俊凱,要來跟我們分享所謂的「紀錄劇場」。

如果你對於紀錄片這種形式的電影不陌生,那我想,你大概已經理解紀錄劇場一半了。為何只說一半呢?在整集的訪談下來,易勳發現製作紀錄劇場真的很辛苦,非常重視資料的搜集;且從彩排、進場、到演出的過程中,隨時都要應付演出的變數;而且,面對所謂的專家演員,更是考驗導演的調度能力。那麼,到底什麼是紀錄劇場呢?一起來收聽本集的訪談揭曉吧!

劇場是一門淵遠流長的藝術,除了西方傳統劇場可上追至古希臘時代,在東方文化,其實也有能與之比擬的劇種哦!例如京劇。但各位朋友們,當京劇逐漸發展的同時,演變出了適應西方主流劇場的形式或作法,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專訪 狂想劇場創辦人 廖俊凱1
 
專訪 狂想劇場創辦人 廖俊凱2
 
 
 

影音1 2024-0205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狂想劇場創辦人 廖俊凱【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4-0129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黃大魚兒童劇團創辦人 黃春明
我想,很多人接觸劇場、觀看劇場表演的起點,應該就是從兒童劇開始的吧?

兒童劇真的是一種適合闔家觀賞、老少皆宜的劇種,因此易勳印象非常深刻,每次只要看兒童劇演出,肯定是場場爆滿,然後又可以感受到孩童們天真的氣氛。更重要的是,劇情內容為了讓孩童們都能理解,因此兒童劇在語言、表現方法、歌曲使用上都非常輕鬆活潑,讓你在歡笑中覺得兩個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這就是兒童劇的魅力所在,但同時也是創作過程中最困難的地方。在本集節目中,易勳很高興邀請到知名作家 — 黃春明老師,和大家談談他的兒童劇團,黃大魚兒童劇團。哈!很意外吧!黃春明老師並不只是寫小說、寫散文,他還有寫兒童劇劇本,而且,黃大魚兒童劇團的每一部經典戲,都是由他親自編導的。一界文學泰斗為什麼要做兒童劇?黃大魚兒童劇團的特色是什麼?黃春明老師想傳達什麼理念?趕快收聽本集節目,不要錯過~~~
 
專訪 黃大魚兒童劇團創辦人 黃春明
 
 
 
 
 

影音1 2024-0129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黃大魚兒童劇團創辦人 黃春明【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3-0428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節目部經理 林采韻
各位朋友,《The show must go on》節目一直以來訪問了許多不同職場的劇場工作夥伴,但不要忘記,沒有場地,劇場也就沒有演出的空間及機會唷XDD 因此,本集節目中,邀請到2022年才剛啟用、全新熱騰騰的 台北藝術中心節目部經理 林采韻,來和大家聊聊,場館在劇場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而身為一個全台最新的劇場場館到底要怎麼經營?有什麼期盼?跟著台北藝術中心節目部經理 林采韻,一起來探索這個全新的劇場空間吧!
 
 專訪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節目部經理 林采韻1
 
 專訪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節目部經理 林采韻2
 
 
 

影音1 2023-0428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節目部經理 林采韻

2023-0421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助理教授 于善祿
在這一集,易勳邀請到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的助理教授 于善祿老師,來跟大家聊聊身為教學者、劇評人,對整個劇場產業的影響與角色是什麼?台北藝術大學是台灣首屈一指培養劇場人才的學校。事實上,《The show must go on》系列節目中,有大概一半的來賓,不是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正在就讀台北藝術大學、就是正要進入北藝大就讀。鼎鼎大名的演員謝盈萱,就是畢業於北藝大戲劇系,而擅長理論教學、華語圈劇場史研究的于善祿老師,就曾教過謝盈萱。歡迎朋友們收聽本集節目訪談,聽聽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的助理教授 于善祿老師,一起來揭秘許多劇場人的母校生活!
 
專訪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助理教授 于善祿1
 
專訪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助理教授 于善祿2
 
 
 

影音1 2023-0421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助理教授 于善祿

2023-0414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卡米地喜劇俱樂劇創辦人暨總監 張碩修
這集很酷哦,易勳邀請到卡米地喜劇俱樂部的創辦人暨節目總監 Social張碩修,來跟大家聊聊喜劇。咦?修旦幾累!《The show must go on》系列節目,不是都訪問劇場工作者嗎?怎麼突然要來訪問喜劇呢?事實上,Social張碩修是出身於劇場,在小劇場盛行的年代,擔任過台灣渥克劇團的團長,做過許多很有創意的劇場演出。不過,近十年來,他投身喜劇事業,所創立的卡米地喜劇俱樂部,培養出了像曾博恩、賀瓏、黃豪平等知名的脫口秀演員。究竟,Social張碩修在小劇場文化中汲取了哪些養分,讓他能開拓喜劇事業呢?為何喜劇近幾年能在台灣蓬勃發展? 喜劇與小劇場舞又有何關係?歡迎收聽本集節目訪談,一起深入了解吧!
 
專訪 卡米地喜劇俱樂劇創辦人暨總監 張碩修1
 
專訪 卡米地喜劇俱樂劇創辦人暨總監 張碩修2
 
 
 

影音1 2023-0414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卡米地喜劇俱樂劇創辦人暨總監 張碩修【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3-0407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劇場資深舞台監督 楊淑雯
這集要重新帶大家到劇場後台,認識一位非常神秘、卻又很重要的一個角色 — 舞台監督!各位知道嗎?舞台劇在演出的當下,後台的世界其實是很忙碌的,只要舞台上有任何的意外,包括演員少講了台詞、包括道具燈光等等出問題,後台都必須要在觀眾還沒察覺之前,當機立斷做補救,而在後台統整一切的角色,就是舞台監督。事實上,舞台監督所做的遠比易勳上述的還多,那麼舞台監督到底還要做什麼呢?歡迎收聽節目訪談,聽資深的舞台監督 — 楊淑雯 來聊聊吧!
 
專訪 劇場資深舞台監督 楊淑雯1
 
專訪 劇場資深舞台監督 楊淑雯2
 
 
 

影音1 2023-0407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劇場資深舞台監督 楊淑雯【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3-0331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知名劇場編劇 沈琬婷
這集要帶大家一起探索舞台劇的精髓—編劇的世界。編劇的重要性我大概不用多說,沒有劇本,就沒有後續任何舞台劇的製作,因此,編劇在劇場圈有著「開創性」的存在XDD 易勳很高興邀請到獲獎無數、多次在兩岸三地及歐洲有駐地寫作經驗的劇場編劇 沈琬婷,帶大家一窺編劇是否都在日夜顛倒趕稿子?編劇到底該怎麼訓練文字功力呢?
 
專訪 知名劇場編劇 沈琬婷1
 
專訪 知名劇場編劇 沈琬婷2
 
 
 

影音1 2023-0331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知名劇場編劇 沈琬婷【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3-0324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鐵森林排練空間管理人 林唐聿
各位朋友們,一部戲在台上雖然只有短暫的演出2~3個小時,但為了這2~3個小時,演員們其實要花好多時間排練,排練時間少則數天、多則長達好幾個月。在這幾個月裡,到底劇組在哪裡排練?排練場對於劇場朋友們而言,到底有多重要呢?本集的節目訪談,易勳邀請到鐵森林排練空間的管理人 林唐聿,帶大家一窺舞台劇還沒演出前、仍在排練的世界。快來收聽本集溫暖的故事吧!
 
專訪 鐵森林排練空間管理人 林唐聿1
 
專訪 鐵森林排練空間管理人 林唐聿2
 
 

影音1 2023-0324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鐵森林排練空間管理人 林唐聿【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3-0313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知名劇場藝術節策展人 耿一偉
如果用簡單一點的語言,可以說,藝術節是表演藝術界的一場年度盛會,類似金馬影展的活動。在藝術節裡,你可以看到不同的表演,有室內的表演、也有戶外的演出、有國內劇團的新作、也可能邀請到國外知名劇團重現經典作品,是一個非常適合全家大小、三五好友一起去看演出的機會呀~~The show must go on的本集訪談,易勳重磅邀請來知名藝術節策展人 — 耿一偉,耿一偉老師曾多次擔任台北藝術節、桃園鐵玫瑰藝術節的策展人,同時也寫過很多文字作品,是易勳的偶像之一呀XDDD 本集邀請耿一偉老師一起來聊聊為什麼會有藝術節?藝術節對於一個城市的意義是什麼?對劇場人而言,能在藝術節有哪些機會或發揮?快收聽《The show must go on》節目,一探究竟吧!
 
專訪 知名劇場藝術節策展人 耿一偉1
 
專訪 知名劇場藝術節策展人 耿一偉2
 
 

影音1 2023-0313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知名劇場藝術節策展人 耿一偉【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3-0310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天照光創作體團長暨藝術總監 齊藤伸一
識劇場工作裡,你可能不太認識、但卻需要精準為整個劇組或劇團訂定風格方向的,藝術總監。而這集邀請到的來賓,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演戲、音樂/音效設計、導演、編劇等等都難不倒)、足足有二十多年的資深工作者,天照光創作體的團長暨藝術總監 齊藤伸一。是不是聽到本集來賓的名字,突然眼睛一亮,咦?日本人嗎?難道這集要講日語嗎?太司溝以了吧~~~沒錯,齊藤伸一的確是日本人沒錯,但也是台灣人。他與台灣的淵源是什麼?怎麼開始做劇場的?為何有辨法精通那麼多技能?快收聽《The show must go on》節目,一探究竟吧!
 
專訪 天照光創作體團長暨藝術總監 齊藤伸一1
 
專訪 天照光創作體團長暨藝術總監 齊藤伸一2
 
 
 

影音1 2023-0310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天照光創作體團長暨藝術總監 齊藤伸一【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3-0303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小劇場學校創辦人 溫吉興、小劇場學校共同創辦人 張吉米
本集易勳要來帶大家聊聊劇場藝術裡很重要的一塊,那就是「小劇場」。就如同音樂有主流與非主流一樣,劇場有主流劇場,也有非主流、非典型、為了自己的理念而做的劇場,統稱為小劇場。小劇場的文化其實非常迷人、每個表演者都很有態度、所要表現的東西都非常有想法。你知道嗎?為了培育相關的人才,台灣有一所私人成立的「小劇場學校」唷!本集節目,易勳邀請來了小劇場學校的兩位創辦人,溫吉興創辦人、張吉米共同創辦人,一起帶大家了解什麼是小劇場吧!
 
專訪 小劇場學校創辦人 溫吉興、小劇場學校共同創辦人 張吉米1
 
專訪 小劇場學校創辦人 溫吉興、小劇場學校共同創辦人 張吉米2
 
 

影音1 2023-0303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小劇場學校創辦人 溫吉興、小劇場學校共同創辦人 張吉米【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3-0224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狂想劇場製作人 曾瑞蘭
這集節目,易勳邀請到了之前在工作時就認識的好朋友, 狂想劇場 Fantasy Theatre 的製作人 曾瑞蘭,來節目聊聊劇團製作人工作的大小事。到底,製作人是真的在「製作」嗎?瑞蘭的笑聲非常的爽朗,無疑是認識製作人這個領域,最好的活教材。快收聽警廣《The show must go on》節目,一探製作人的幕後工作秘辛吧!
 
專訪 狂想劇場製作人 曾瑞蘭1
 
專訪 狂想劇場製作人 曾瑞蘭2
 
 

影音1 2023-0224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狂想劇場製作人 曾瑞蘭【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3-0217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燈光設計、現場演出幕後技術工作者職業工會理事 王雲祥
本集節目來賓邀請到 劇場燈光設計師、 臺北市現場演出幕後技術工作者職業工會 理事 王雲祥,帶大家一起到舞台劇幕後,揭秘劇場幕後工作者的面貌與心聲。其實,一部劇的順利運作,除了有賴導演、演員等主要「製作成員」的努力,幕後的「技術人員」一樣功不可沒。而且往往是幕後技術人員的默默付出,才是讓整部劇、整個演出順利進行的關鍵。因此,快收聽警廣《The show must go on》節目,一探劇場燈光設計、幕後技術人員的工作樣貌吧!
 
燈光設計、現場演出幕後技術工作者職業工會理事 王雲祥1
 
燈光設計、現場演出幕後技術工作者職業工會理事 王雲祥2
 
 

影音1 2023-0217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燈光設計、現場演出幕後技術工作者職業工會理事 王雲祥【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3-0210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阮劇團駐團導演、狸狸狸劇團團長 朱芳儀
導演是一部劇場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創作核心。同樣的一部戲,在透過不同導演的想像後,會成為風格截然不同的兩部作品,很神奇吧!在本集節目中,易勳邀請到了阮劇團駐團導演、同時也是狸狸狸劇團團長的朱芳儀導演,她是一位很有想法、擅長在田調後把歷史或事實融入表演中,讓觀眾感受到彷彿置身其中的導演。她是怎麼做到的?導演對於一部劇、一個劇團的重要性是什麼?快來一起收聽吧XDD
 
阮劇團駐團導演、狸狸狸劇團團長 朱芳儀1
阮劇團駐團導演、狸狸狸劇團團長 朱芳儀2
 
 

影音1 2023-0210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阮劇團駐團導演、狸狸狸劇團團長 朱芳儀【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2023-0203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舞台劇演員 廖原慶
各位朋友們,演員是劇場這門表演藝術的門面,一部劇的成敗優劣,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演員們在觀眾前呈現出來的表現。既然如此,演員的基本功、對於演戲的理念就很重要了。在本集節目裡,易勳邀請到了劇場演員 廖原慶,在節目中和我們分享一位劇場演員平常到底是怎麼生活的、也談談劇場演員要具備的修養練功。
 
專訪 舞台劇演員 廖原慶_1
 
專訪 舞台劇演員 廖原慶_2
 
 
 

影音1 2023-0203 [The show must go on] 專訪 舞台劇演員 廖原慶【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