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進入內容區塊

內政部警政署警察廣播電臺全球資訊網

:::

全國暨地區網(含網路廣播)

發布日期:108-03-04

分類:全國治安交通網

發布單位:警察廣播電臺節目科

下班有事嗎
  • 節目:下班有事嗎
  • 時段:星期一、二、三、四、五 16:00 ~ 18:30
請問您下班有事嗎?
辛苦工作了一整天,
不管你有事沒事,都把耳朵借給士玶吧!

 

Facebook《DJ士玶》

Podcast《鳴鳴工作室》

高齡化、少子化改變台灣的人口結構,連帶也影響捐血人的年齡樣態,以後缺血恐將成為常態。在過年前夕及疫情趨緩之際,特別邀請台中捐血中心企劃課課長陳家綺聊一聊少子化對捐血的衝擊,希望各級學校、家長及長輩們多鼓勵年輕人捐出熱血!
 

影音1 1229士玶訪台中捐血中心企劃課課長陳家綺,鼓勵年輕人加入挽袖捐熱血行列!

面對covid-19疫情、高齡化及少子化的挑戰,又碰上年節前後易發生血源短絀的狀況,特別邀請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公關處處長黎蕾呼籲全民響應全國捐血月,迎接2023嶄新的一年,立下新目標,加入挽袖定期捐熱血的行列吧! 
 

影音1 1222士玶訪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公關處處長黎蕾,呼籲全民熱血相挺「捐血有愛,因為你在!」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一般民眾聽到輸血,直覺就會想到手術,萬一醫院血庫量不足怎麼辦?  透過台灣輸血學會理事長闕宗熙來跟大家聊一聊「平常我們捐的血,都用到哪裡去呢?」
 

影音1 1215士玶訪台灣輸血學會理事長闕宗熙談「用的血,用到哪裡去」【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台灣是全世界捐血率第一名的國家,如何降低捐血不適反應,輕鬆捐血又能確保安全?一起來聽台南捐血中心醫師何國維傳授「捐血前後應注意的小技巧」吧!

影音1 1208 士玶訪台南捐血中心醫師何國維傳授「捐血前後應注意的小技巧」【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1201士玶訪訪台北捐血中心企劃科課長劉俊宏談捐血五部曲

台灣是全世界捐血率第一名的國家,你知道關於捐血小知識及注意事項嗎?
一起來聽台北捐血中心企劃科課長劉俊宏拆解捐血五部曲~
 

影音1 1201士玶訪台北捐血中心企劃科課長劉俊宏談捐血五部曲【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第八集是木魚製作的傳承故事!

木魚是一種木頭製一體成型的敲擊樂器,形狀通常為類近拳頭狀的圓球體,
中間部份為空心,以作為聲音共振和擴音之用。
木魚的尺寸可有不同大小,體積越大音高越低。
一心一藝空中見,讓上下兩代告訴你傳承故事!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八集主題-木魚【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第六集傳統行業藺草編織,一起從嘉義北上到苗栗了解!

早期苑裡被稱為藺草之鄉,農田裡到處都可以見到許多藺草,因為藺草的莖既柔軟又強韌,還能除濕、除臭,非常適合用來編織,從清初開始,在地婦女就已經利用藺草編織草蓆。到了日治時期開始研發出其他商品,像是藺草帽子,因其材質輕盈,又帶有自然草香味,成為當時行銷全球的特產。

那現在的發展狀況呢?讓苑裡藺草的上下兩代來告訴你,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七集主題-藺草【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第六集的主題答案是沙鍋魚頭~~

熬煮豬骨高湯超過八小時的湯底加上炸至金黃的大頭活鰱魚魚頭,外表香酥肉汁美味,湯底濃郁,是不是讓你的口水快要滴下來了?
到了第三代的砂鍋魚頭變成嘉義必吃的美食之一,有什麼樣的歷史典故?又為什麼嘉義這個地方會吃砂鍋魚頭?熱鍋配涼菜的創意從何而來?都在本週六的節目告訴你~

想知道嘉義著名美食沙鍋魚頭的傳承故事嗎?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六集主題-沙鍋魚頭【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第五集帶你一起來去喝喝茶,認識製茶師!

成就一杯手裡香氣濃郁的好茶有許多繁瑣的步驟,
本集帶大家到南投縣魚池鄉,魚池鄉主要產紅茶,屬全發酵茶。
製造過程從室內萎凋5~18小時、經由揉捻過程後再進行發酵,令葉片完全變紅,產生良好的紅茶品質。

跟著我們一起來一探製茶師工作的大小事,一起聽聽製茶師的兩代傳承故事吧!!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五集主題-製茶師【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第四集的主題是放映師
對老一輩的人的人有一個不可抹滅的記憶,就是每到重要節慶,
只要聽到露天電影院放映的消息,幾乎整家人都會一同前往。
等布幕架好、機器打開,大家拿著板凳排坐好,一同享受美好時刻。

想知道放映師現在傳承的故事嗎?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四集主題-放映師【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第三集要來進入似近又遠的八家將臉譜彩繪世界-面師!
八家將是台灣民間信仰重要的文化之一,起源有許多的說法,其一為五福大帝駕前的將軍。編制通常是十人或是十二人
一般所知的家將分為前四班-甘將軍、柳將軍、謝將軍、范將軍,後四季-春大神、夏大神、秋大神、冬大神。
而每位家將的臉譜都有其背景、畫法、緣由,全仰賴「面師」將其成現。

跟著我們一起了解面師的上下兩代傳承故事吧!!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三集主題-面師【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第二集的主題答案是製鼓師

華人文化中鼓的起源相當早,據《禮記·明堂位》記載,炎帝時就有用陶土作成的鼓,名為「土鼓」。
鼓、打擊樂是音樂基底,比任何文字記載都還來得更早,廣泛存在於各種文化、表演形式當中,發展至今,
臺灣各地表演、陣頭,或者婚喪喜慶更少不了鼓這一味,鼓的聲音可是一股安定的力量。

想知道上一代跟下一代傳承的故事嗎?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二集主題-製鼓師【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第一集主題是粧佛師-神像雕刻

16世紀開始福建沿海一代漁民,以「黑水溝」形容台灣海峽海象凶惡,更有諺語「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來描述期間糾結。
為祈求安穩渡過,人們都會請來海神媽祖坐鎮船上,稱為「船仔媽」或「船頭媽」,
當船隻好不容易渡過台灣海峽,安全抵達臺灣後,便會在自家,或者出資蓋小廟祭祀「船頭媽」。

在臺灣落地生根的移民,隨著財富累積,希望重新打造媽祖金身,答謝神明的「保庇」,
因此,對神像雕刻的需求越來越大,「粧佛」技藝自此在臺灣發光發熱。

想知道上一代跟下一代傳承的故事嗎?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一集主題-粧佛師【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1

第九集-粄條!

北新埔、南美濃,為兩大粄條出名的地區,
南部粄條口感較Q、較細,而北部的粄條則較滑溜,寬度較寬,
粄條內米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對於客家人而言,粄有其歷史意義又極為重要的存在。

各地板條差異在哪?原料一樣嗎?
又有什麼歷史背景?
想一品粄條的故事滋味,
讓新竹新埔的傳承者來告訴你,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九集主題-粄條【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第十集節目主題是-銀帽

銀帽工藝師是神像的整體造型師,他們精心製作一身行頭,
小到鍊牌、髮釵、大刀,大至全套神衣與頂上冠帽,神像因他們而更加錦上添花!
大家可能比較常聽到的是台南的柳絲手法,而本集則是嘉義的鏨刻工法,一起聽節目了解吧!

上下兩代的傳承故事空中告訴你,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十集主題-銀帽【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你有吃過糖蔥嗎?
水加入砂糖混合後煮沸成糖漿,接著隔水冷卻形成糖膏,
將糖膏藉由師傅的巧手用棍子反覆拉扯,使得糖膏內充滿著空氣進而形成細管蔥狀,
等待冷卻,就是糖蔥了。

目前糖蔥技術正逐漸失傳,會製作糖蔥的師父剩下不到十人,
而學會這項技藝的師傅們背後都有段辛苦的歷程,
本集就要帶大家認識糖蔥師傅的上下兩代傳承故事!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十一集主題-糖蔥【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第十二集是-麻?

米?,又稱為麻?是台灣家家戶戶年節會吃到的傳統米製品,做法是將芋頭加上糯米蒸熟製成粿糕,
再切條風乾經油炸後,成為米果,最後將米果裹上麥芽,再滾沾爆米花即為米?,又稱豬油?。
那大家會稱為麻?的原因就是滾上芝麻,也是常見的口味之一。
麻?的寫法有許多種,麻荖、?荖也都有人稱之。

現在的麻?除了傳統口味之外也有許多的創新,不只年節吃,也成為某些地方必買的伴手禮,
想知道現在麻荖的故事嗎?這次是三代的傳承故事要告訴你!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十二集主題-麻?【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本季最後一集的節目是-製墨!

很多人小時候應該都有上過書法課,你當時用的墨,應該都是本集要拜訪的製墨廠做出來的喔~

製作墨的過程大概分為七個步驟,首先先調煮原料,
等變成墨團狀後,反覆碾壓脫去水分,
再將碾壓後墨團取出蒸軟,接下來用力搥打,最後取適當重量的墨塊,
反覆用手搓揉成球狀塑形,就完成墨條了!

想知道現在的墨條產業以及他們的傳承故事,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十三集主題-製墨【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