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暨地區網節目表(含網路廣播)
發布日期:108-03-04
分類:全國治安交通網
發布單位:警察廣播電臺節目科
環境部推動「淨零綠生活」,
希望大家一起讓綠生活理念變成實際行動,
除了培養環保生活習慣,節約能源還可以省錢。
透過士玶和環境部綜合規劃司李奇樺簡任技正的專訪,一起來了解吧!
影音1 士玶專訪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李長平主任談讓民眾認識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宣傳區域性且具特色的場所,推廣多元環教學習服務
四面環海的臺灣,也擁有豐富的河川景觀,
如何治水、淨水、親水,是大家都需要了解的議題,
讓我們聽士玶專訪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顏旭明署長,
告訴你水環境改善的歷史和永續水環境策略。
影音1 士玶專訪前環保署水保處處長/現任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顏旭明署長談推動治水、淨水、親水,改善全國水環境及營造永續水環境策略及措施
2050淨零排放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
但是減碳究竟有哪些相關政策?是否有管道可以諮詢?
讓我們收聽士玶和氣候變遷署籌備處蘇意筠組長及葉信君副組長的專訪,
提供減碳正確資訊,減輕你的「碳焦慮」。
影音1 1215士玶訪台灣輸血學會理事長闕宗熙談「用的血,用到哪裡去」【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影音1 1208 士玶訪台南捐血中心醫師何國維傳授「捐血前後應注意的小技巧」【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影音1 1201士玶訪台北捐血中心企劃科課長劉俊宏談捐血五部曲【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八集主題-木魚【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七集主題-藺草【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六集主題-沙鍋魚頭【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五集主題-製茶師【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四集主題-放映師【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三集主題-面師【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第二集的主題答案是製鼓師
華人文化中鼓的起源相當早,據《禮記·明堂位》記載,炎帝時就有用陶土作成的鼓,名為「土鼓」。
鼓、打擊樂是音樂基底,比任何文字記載都還來得更早,廣泛存在於各種文化、表演形式當中,發展至今,
臺灣各地表演、陣頭,或者婚喪喜慶更少不了鼓這一味,鼓的聲音可是一股安定的力量。
想知道上一代跟下一代傳承的故事嗎?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二集主題-製鼓師【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第一集主題是粧佛師-神像雕刻
16世紀開始福建沿海一代漁民,以「黑水溝」形容台灣海峽海象凶惡,更有諺語「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來描述期間糾結。
為祈求安穩渡過,人們都會請來海神媽祖坐鎮船上,稱為「船仔媽」或「船頭媽」,
當船隻好不容易渡過台灣海峽,安全抵達臺灣後,便會在自家,或者出資蓋小廟祭祀「船頭媽」。
在臺灣落地生根的移民,隨著財富累積,希望重新打造媽祖金身,答謝神明的「保庇」,
因此,對神像雕刻的需求越來越大,「粧佛」技藝自此在臺灣發光發熱。
想知道上一代跟下一代傳承的故事嗎?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一集主題-粧佛師【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1
第九集-粄條!
北新埔、南美濃,為兩大粄條出名的地區,
南部粄條口感較Q、較細,而北部的粄條則較滑溜,寬度較寬,
粄條內米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對於客家人而言,粄有其歷史意義又極為重要的存在。
各地板條差異在哪?原料一樣嗎?
又有什麼歷史背景?
想一品粄條的故事滋味,
讓新竹新埔的傳承者來告訴你,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九集主題-粄條【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第十集節目主題是-銀帽
銀帽工藝師是神像的整體造型師,他們精心製作一身行頭,
小到鍊牌、髮釵、大刀,大至全套神衣與頂上冠帽,神像因他們而更加錦上添花!
大家可能比較常聽到的是台南的柳絲手法,而本集則是嘉義的鏨刻工法,一起聽節目了解吧!
上下兩代的傳承故事空中告訴你,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十集主題-銀帽【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你有吃過糖蔥嗎?
水加入砂糖混合後煮沸成糖漿,接著隔水冷卻形成糖膏,
將糖膏藉由師傅的巧手用棍子反覆拉扯,使得糖膏內充滿著空氣進而形成細管蔥狀,
等待冷卻,就是糖蔥了。
目前糖蔥技術正逐漸失傳,會製作糖蔥的師父剩下不到十人,
而學會這項技藝的師傅們背後都有段辛苦的歷程,
本集就要帶大家認識糖蔥師傅的上下兩代傳承故事!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十一集主題-糖蔥【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收聽節目拉至文章底部*
第十二集是-麻?
米?,又稱為麻?是台灣家家戶戶年節會吃到的傳統米製品,做法是將芋頭加上糯米蒸熟製成粿糕,
再切條風乾經油炸後,成為米果,最後將米果裹上麥芽,再滾沾爆米花即為米?,又稱豬油?。
那大家會稱為麻?的原因就是滾上芝麻,也是常見的口味之一。
麻?的寫法有許多種,麻荖、?荖也都有人稱之。
現在的麻?除了傳統口味之外也有許多的創新,不只年節吃,也成為某些地方必買的伴手禮,
想知道現在麻荖的故事嗎?這次是三代的傳承故事要告訴你!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十二集主題-麻?【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
本季最後一集的節目是-製墨!
很多人小時候應該都有上過書法課,你當時用的墨,應該都是本集要拜訪的製墨廠做出來的喔~
製作墨的過程大概分為七個步驟,首先先調煮原料,
等變成墨團狀後,反覆碾壓脫去水分,
再將碾壓後墨團取出蒸軟,接下來用力搥打,最後取適當重量的墨塊,
反覆用手搓揉成球狀塑形,就完成墨條了!
想知道現在的墨條產業以及他們的傳承故事,
點選以下播放鍵收聽節目喔:)
影音1 一心一藝-第十三集主題-製墨【本網站上所有音檔受著作權法保護,僅供線上收聽,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載、傳輸、重製、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