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保團體公布「全臺公立動物收容所非犬貓動物福利」調查結果,呼籲各縣市政府正視非犬貓動物的救援需求。根據動保團體歷時一年調查,結果顯示,全臺只有一半縣市的動保機關會協助救援非犬貓動物,而能夠收容遭棄養或不當對待的非犬貓動物的縣市更少,只佔45%。
臺灣刺蝟照護推廣協會理事長黃士玲說明,全國24小時動物保護專線1959已經成立超過一年,但統計發現,仍有多達59%的縣市動保機關並無24小時救援業務。只有三成左右的縣市有24小時非犬貓動物救援。「其實台灣的1959執行方案是非常的一國多制,也不是所有的縣市都有做到24小時非貓犬救援,在救援部分其實可以看到台灣的各地收容22個縣市大概只有一半,不到一半大概只有45%的縣市是可以收容到所有的非貓犬動物,其他不僅沒有救援也不會收容,或是發現野外有送到動保處,動保處會說不好意思我們沒有收非貓犬,請你們自己想辦法,這是還蠻誇張的一個現象。」
臺灣愛鼠協會理事長張勝鬘呼籲各級政府,除了犬貓之外,也應重視寵物鼠等非犬貓動物的保護需求。動物的生命無分大小,政府應加強資源投入,改善收容所的硬體設施與專業人力,並建立透明的委外機制,確保每一個動物得到應有的照顧。「我們在街頭隨處就可以發現,幾乎每隔一兩天大家就會打電話來愛鼠協會說在路邊發現棄鼠,連籠帶鼠丟在垃圾場是常有的事,或是直接垃圾車清潔隊員發現有人竟然把鼠包在垃圾裡面,想要交給他放進垃圾輾壓機裡,這種情況屢屢發生,許多民眾因為無法獲得有效的救援跟幫助就會轉而來我們愛鼠協會或是其他動物保護單位求助,非常大的民間壓力就變成都承擔在民間的動物協會身上,那多數縣市動保處很遺憾地對這一類的動物福祉是視而不見的,那不僅讓動物處於困境,也讓我們民眾很意外覺得說動保體系怎麼會這麼的無力。」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動保行政科科長鄭祝菁回應,當前許多縣市在執行非犬貓動物救援上確實面臨行政與資源限制,農業部將與各地政府進行進一步協商,若有需求將提供中央經費支援。「我們後續也會跟縣市政府做更多的精進跟討論,如果需要中央經費支援的話,我們都會全力協助,也感謝民間團體其實長期跟政府做了很多公私協力合作,我相信未來擴大公私協力可能才是我們整個動保可以更圓滿的方向,我們也會朝著這個方向來精進。」
「動物生命無貴賤,非犬貓也需救援;各縣市不要裝睡!」動物保護團體齊聲呼籲,各縣市政府重視非犬貓寵物的救援和收容需求,並強調應加強相關硬體設備和專業人力的建設,配合1959動保專線,全面承擔相關動保業務。此外,建議政府制定完善的認領養和飼養輔導標準流程,設立透明且公正的委外機制,以確保代養和收容過程的有效監督,確保動物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