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他們從小吃下肚的東西勢必是父母們關心的焦點,嬰兒在4到6個月左右慢慢會產生對食物的興趣,開始接觸副食品,之後可能會慢慢嘗試食用米餅等食品,但是嬰幼兒米餅該怎麼挑重金屬才不會超標?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曾於2020年在嬰幼兒米餅檢出含重金屬鎘,今年再度展開調查,2月間在雙北的母嬰、嬰童用品專賣店、藥局、網路購物平台等販售通路,購買40件主要成分為米類產品,分別為國產28件、進口12件,進行重金屬鉛、鎘、砷及汞含量調查檢測。
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說明,檢測結果顯示,有17件商品總砷含量超過新加坡限量標準,其中3件產地為韓國樣品,無機砷也超過韓國限量標準,臺灣嬰幼兒可食米類成品並沒有「砷」含量標準,建議跟進韓國、新加坡規範,避免有不符合當地規定商品,轉而進入臺灣市場。「國際之所以訂這樣一個標準,表示說確實這些總砷也好無機砷也好,會對人體生理健康在超過一定量之下會有影響,特別是嬰幼兒,對於超過標準的違規廠商我們請主管機關應該趕快裁罰,對於總砷和無機砷沒有標準的部分,也呼籲主管機關盡快訂定標準,保障民眾的身體健康。」
消基會表示,「砷」的型態可分為有機砷和無機砷,有機砷毒性較低,大多存在於海產類食物;但長期攝取過量無機砷會累積在人體肝、腎及膽等器官,會引起慢性砷中毒。國際癌症研究署也證實無機砷對人類具有致癌性。此外,這次消基會調查中所有樣品都沒有檢出汞。
另外,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指出,本次檢驗發現1件產品超過嬰幼兒穀物類輔助食品及嬰幼兒副食品中鉛限量標準,5件產品鎘超過限量標準,他提醒,重金屬是不可承受之重,對嬰幼兒影響是一輩子,建議家長選擇完全未檢出重金屬產品。「風險的話,就是開始吃了的話,這些重金屬一旦進入到人體,就會慢慢只有少部分會排除,大部分會累積,月來越高的話,對嬰幼兒來說,比如說在他的腎臟或是他的智能等等慢慢就會不如人家,這是一輩子的影響。」
消費者報導雜誌發行人胡峰賓說明,鉛會造成腦部發育受到影響,鎘則會造成腎臟跟肺臟的影響,他也說明後續可能裁罰,「如果鉛跟鎘超過食物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關於嬰幼兒穀物類的限量的話,依據食安法規定,本次嬰幼兒食品檢出重金屬,可以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如果情節重大更可以命令其歇業停業,甚至廢止公司及工廠登記。」
消基會表示,本次檢驗驗出重金屬超過部分,將盡速發函主管機關進行後續裁罰,也呼籲主管機關盡速立法建立重金屬砷含量標準,保障民眾食安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