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3年,全球只剩少數國家還有嚴格防疫規定,日本政府宣布5月8號起,將新冠肺炎降級為季節性流感,美國更計畫在5月11號宣布結束新冠肺炎緊急狀態,WHO世界衛生組織4月底將召開會議,預料可能會宣布解除新冠肺炎公衛緊急事件,各國逐步恢復正常生活,臺灣繼去年底戶外口罩令鬆綁後,今年3月室內口罩令也有條件鬆綁,上個月日本、韓國與新加坡也宣布不再強制民眾須在公共運輸上戴口罩,因應國際防疫鬆綁腳步,加上國內確診數持續下降,病毒變異株威脅不大,群體保護力已達7成,因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宣布4月17號起除醫療院所、長照、榮民之家、兒少安置教養機構、住宿式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救護車這些地方還是要戴上口罩外,公共運輸工具不再強制戴口罩,包含復康巴士、計程車、捷運、公車、大眾運輸場站都不再強制戴,那校園相關的公共運具呢?王必勝說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接駁車比照辦理也不強制。過去進出醫院不管是住院的病患或是陪探病的人都得配合篩檢,而這些規定在4月10號起也改為醫師評估有必要才需要快篩,不過陪探病的時段則是暫時不調整。
疫情爆發初期,新冠疫苗短缺,想打上一劑還得看看自己屬於第幾類優先對象,不過隨疫苗持續補足,歷經三波疫情高峰,不少民眾開始鬆懈,臺灣感染症醫學會調查發現有4成民眾沒打過次世代疫苗也不打算再打,多半是因為已經搞不清楚自己打到第幾劑不想再打,覺得反正得了也是輕症,不想再打疫苗,或者擔心副作用不敢打,不過臺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醫師表示調查發現其實八成的天選之人都有打過1劑以上的追加劑,可見天選之人多為後天養成都做好一定自我保護,目前每天仍有十幾例死亡案例,死亡案例中有7成都沒打滿三劑疫苗,他認為想與病毒共存目前還不能鬆懈。調查沒有確診過的人中,有8成的人認為自己未來不會確診,這些人正是青壯年族群,不過青壯年真的就無敵嗎?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醫師回想他一個醫病關係20多年穩定控糖的青壯年糖尿病病友,沒有定期回診,原來是因為新冠確診住院兩周引發敗血已經過世,關鍵就在於他一劑疫苗都沒有打,王醫師認為迎接解封新時代,維持自我防疫、控制自我血糖及新冠疫苗三者缺一不可。除了容易輕忽染疫重症風險的青壯年外,臺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李龍騰醫師也點出長者防疫迷思,不同疫情初期會出現發燒咳嗽這些症狀,有長者就醫只覺得喘、呼吸怪怪的,沒有特別症狀,但X光一照已經肺浸潤演變成肺炎。
臺灣感染症醫學會認為與病毒共存,疫苗加一不可或缺,醫團更拿出數據破除疫苗四大迷思,強調新冠疫苗已經接種超過6千萬劑,不良事件通報率只有萬分之三,不用擔心副作用;從確診數字來看,年輕確診者占總確診人數6成,年輕人沒打疫苗確診也可能演變成重症,打單價跟打次世代疫苗的死亡率相比,只打單價死亡率高出2.6倍,沒打疫苗的死亡率更比已經打次世代疫苗的死亡率高出14.1倍。打疫苗這件事是科學和信仰之間的拔河,醫團呼籲民眾可以把科學當信仰,但不能把信仰當科學,一起疫苗加一,提升群體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