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進入內容區塊

內政部警政署警察廣播電臺全球資訊網

:::

新聞特寫

發布日期:112-11-23

發布單位:警察廣播電臺新聞科

1123新聞特寫--金車調查青少年媒體素養 8成最常用YouTube
金車文教基金會長期調查國內青少年媒體素養,今年度的2023青少年媒體素養問卷調查結果也在日前發布,這項調查於9月15日至10月15日進行,針對國高中、國小高年級學生抽樣,收回有效問卷達2萬1,632份。調查結果顯示高達80.2%青少年最常使用的資訊平臺是YouTube,其次是電視有65.7%、抖音50.7%,社交平臺Instagram和臉書的使用比例也分別佔48.8%及47.9%;另外針對受訪者認為最真實可靠的資訊來源,以電視的45.3%居於首位,39.8%認為是家人和親友,還有42.7%的受訪者認為沒有絕對可以相信的資訊來源;而70.2%青少年認為收視率高、發行量大的媒體,內容品質最好;68.2%認為知名度高、訂閱數多的網紅,內容相對可信。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表示,現在青少年已經是「眼球世代」,影音媒體成為主要的資訊來源,不過在多元訊息充斥的時代,只有38.1%的青少年會使用訊息事實查核平臺來驗證訊息;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有高達五成的青少年表示,近期沒有收到假訊息,然而是真的沒收到,還是收到了卻不知道,值得深思。

另外短影音當道也有隱憂,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劉慧雯指出,早期在可信賴媒體的調查中,以平面紙本媒體,例如:報紙、雜誌和學術報告為多數,不過從近年的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資訊內容主要來自影音媒體,在短影音趨勢下,讓青少年習慣在短短幾分鐘內,快速接受訊息,然而這樣的影音趨勢往往只能看到片段式的結論,缺乏內容陳述、理由說明和深度思考的過程,長久下來培養出的數位公民,欠缺長時間閱讀的耐心以及邏輯辯證的能力,因此在青少年使用媒體的過程中,老師與家長扮演重要的角色,透過陪伴和引導累積青少年正面學習的能量,比以往更為重要。

近年媒體素養意識抬頭,許多學校開始納入媒體識讀教育課程,臺北市信義國中閱讀推動教師吳姬慧表示,現在學生每天都會在YouTube 、IG接觸到很多新聞,在這些資訊長期潛移默化下,將影響學生對事物的觀點以及人格養成,因此學校非常重視「媒體識讀」課程,積極推動讀報教育,透過指導學生閱讀「中學生報」,學習如何辨別假新聞,並用「讀報金頭腦搶答賽」檢測學生的讀報成效,將閱讀思考轉化成有趣的競賽項目,啟發青少年對思考的興趣,這也將有助於培養青少年的媒體識讀能力。
 
相關語音:
  • 1123新聞特寫--金車調查青少年媒體素養 8成最常用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