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農糧署東區分署日前在臺東縣卑南鄉知本天山農場舉辦金針食農教育暨在地農特產推廣活動,宣告今年的金針花季開跑,邀請民眾賞花、品嚐金針花料理。農糧署副署長陳啓榮表示,金針是東部地區特色農產品,以前說到金針就想到太麻里的金針山以及玉里的赤柯山與富里的六十石山,現在來到知本的天山農場,看到特別的無硫金針真的很開心,要做到無硫產銷履歷不容易,而且臺東七號的金針是很有特色的,很適合推廣。
行政院農委會臺東區農改場場長陳信言表示,金針菜臺東7號是102年所預成的品種,又稱陽光金針,一整片陽光燦爛很漂亮。天山農場是臺東第1個產銷履歷金針農戶,所種植的金針菜品種為「金針菜臺東7號」,105年技轉,花期約在每年5月初,產期與高山金針錯開,有利於改善花期缺工採摘鮮蕾及避開颱風豪雨等天然災害的問題。此外,「臺東7號」的顏色橙黃鮮豔,口感鮮甜、耐保存,花蕾適合無硫加工,透過可溯源的產銷履歷驗證機制讓消費者吃得更安心。
活動也邀請花東料理達人集思廣益將產履金針與多項在地產履農產品(如小米、洛神、薑、番茄等)結合,烹煮多道金針創意料理並端上餐桌,期盼透過一系列的推廣活動提升農產品價值與銷售量,對農民收益及消費者食用安全起相輔相成之效。這次發想的主題是希望把金針做不一樣的變化及創意,第一個西式飲品金針海燕窩,以及南洋風味的金針肉骨茶排骨湯品,這次用的是馬來西亞的肉骨茶包,中藥味比較重,另一個是泰式金針海鮮沙拉。
大地餐桌的概念是在農地或自然環境中擺上一桌以在地食材烹煮而成的佳餚,透過解說與分享,讓食客們更了解在地飲食文化、食材選用的故事性,使其感受土地的恩惠及瞭解生產者用心耕種背後的故事,與產銷履歷制度的內涵強調農產品安全、永續的精神不謀而合。
金針食農教育暨在地農特產推廣活動,將臺東慢活文化和當令食材結合,以餐會形式實踐產地到餐桌的理念,農場主人歡迎大家帶眷前來賞花、品嚐金針花料理,花期將延續到七月中詢,賞花民眾要把握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