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進入內容區塊

內政部警政署警察廣播電臺全球資訊網

:::

新聞特寫

發布日期:114-04-18

發布單位:警察廣播電臺新聞科

0418新聞特寫--學校供餐制度修法 立委強調重視學生聲音
近年來社會各界推動《學校供餐法》的立法,希望透過提升法規位階,建立全國高中以下各級學校一致適用的供餐標準,然而學生作為校園餐食的主要食用者,意見卻沒有獲得足夠重視,立委林月琴指出,根據統計,六都學校每天產生的廚餘平均高達一公噸,這不該簡化為學生挑食的問題,而是制度規劃是否真正納入學生需求的警訊,自從108年監察院糾正教育部未落實學校供餐管理缺失以來,社會各界已多次呼籲強化學校供餐的食品安全與營養標準,並補足專業營養與供餐人力,她呼籲應儘速制定《學校供餐及飲食教育法》,以統一制度與標準,並將學生的參與機制制度化,真正落實《兒童權利公約》的精神,希望能打破學生長期被排除在政策討論之外的現況,透過實際傾聽他們對學校餐食的觀察與建議,讓供餐政策不再是「替學生決定」,而是「和學生一起決定」。

立委陳培瑜也表示,學校午餐專法的立法已經延宕多年,無論朝野或是民間對於專法的立法都有所期盼,為了確保學校營養午餐制度能夠更加穩固與確實,專法的訂定刻不容緩,為了保障學生能夠對自己食用的營養午餐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她提出的專法版本,不但要求中央、地方以及學校都應該成立與營養午餐供應相關的委員會,並應納入現任學生的代表,更要求現任學生代表以及現任家長代表的人數不得低於委員會人數的四分之一,以保障學生能夠對學校營養午餐供應以及中央、地方營養午餐制度發表意見的權益。

臺北市復興高中三年級學生余珮君則說,在食材品管方面,餐點內容常常單調重複,只有少數品項輪替,甚至曾吃過發霉或變質的食物,蛋白質明顯不足,學生想要反映餐點品質的疑慮時,申訴管道非常有限,往往只能透過老師或家長傳話,但這些意見大多石沉大海,缺乏回饋與改進機制,即使學生願意跟家長溝通,家長如果不了解當天午餐內容,也無法幫孩子具體反映,這種資訊落差和制度斷裂,讓身為餐食直接經驗者的學生,被長期排除在回饋與監督機制之外。

桃園建國國中七年級學生蕭鈺儒則分享,很多同學反映甜湯太甜、太燙,豆奶口感不佳,炸物比例太高,讓人容易膩、也不太健康。雖然學校讓學生參與票選廠商,但缺乏參考資料,實際供餐後,很多學生還是選擇吃得少,甚至到福利社買別的吃,我們可能有聽過『營養午餐委員會』,但幾乎沒機會參與,更不知道具體如何運作,如果能讓學生一起討論菜單、參與午餐規劃,接受度一定會提高,午餐不只是填飽肚子,也影響學習力與健康,希望供餐制度能真正納入學生的聲音,在營養、美味與喜好之間找到平衡點。

立委也強調,學生沉默往往不是因為沒有意見,而是從來沒有被給機會說話,必須重構一套透明、可追蹤、能夠真正回應學生需求的校園供餐制度,讓學生的聲音不只是被記錄,而是能真正推動改變。
 
相關語音:
  • 學校供餐制度修法 立委強調重視學生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