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號上午才剛接過印信的新任經濟部長龔明鑫,上任後就馬不停蹄出差,走訪各縣市拜會產業界,回顧上任後連續三天已經拜訪過的業別,包括工具機、水五金、塑膠、扣件等這些被歸納為傳統產業的製造業者;儘管能見度不如AI半導體科技產業,不過這些都是帶動臺灣經濟發展的隱形冠軍,也是這一波美國對等關稅影響之下,受到衝擊最深的產業,龔明鑫部長分析經濟情勢指出,AI高科技產業亮眼,不能代表臺灣所有產業都一樣火熱。
除了實際參訪傳產業者了解經營狀況,經濟部長龔明鑫在上任當天的下午就邀請國內七大工商團體到經濟部展開面對面交流座談,與會的工商界代表包括: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討論焦點涵蓋多項產業重要議題,包括:提供產業穩定的電價與匯率、碳費緩徵減輕產業負擔、反映中小企業對最低工資調漲的困境、強化對產業的金融支援、透過政策鼓勵國內廠商採用臺灣的供應鏈、補助臺商參加國際展及海外設立臺灣館爭取國際訂單、建立海外產業園區擴展在地市場、爭取鬆綁勞動法規優化外國人力引進、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的法規與環境等;電電公會理事長劉揚偉也在會中提出以政策推動採購國產設備,以及打造海外科學園區兩項具體建議。
劉揚偉理事長強調,臺灣的材料與設備品質不輸國際,但受限於規模經濟,價格常高於中國等國,導致業者採購意願不足,若政府能透過政策補助,讓國產產品兼具品質與價格競爭力,不僅能帶動產業升級,也能強化供應鏈自主性;對此龔明鑫部長回應,經濟部已在「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中編列50億元,作為鼓勵企業「汰舊換新」的資源,藉以推動國產設備使用,這是經濟部能立即執行的工作,已要求同仁三個月後提出成果報告。至於海外科學園區的構想,涉及金融支援、園區開發與跨部會合作,經濟部將成立專案小組推動,身為台新新光金控董事長的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也表態支持。
新舊產業消長交替,正是臺灣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的課題,龔明鑫部長一上任就選擇走進傳統產業的現場傾聽,顯示政府企圖在AI、半導體等亮眼產業之外,也要替在地製造業找到新的定位與機會。面對國際局勢挑戰,關鍵不只是政府的政策補助,更在於產業如何調整腳步。外有壓力、內有韌性,臺灣經濟是否再一次突破困境,就看能否在這波轉型浪潮中找到共存共榮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