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公布我國8月份出口規模為373.6億美元、年減7.3%,已經是連續12個月負成長,在主要出口貨品中,資通與視聽產品受益於顯示卡、伺服器等需求活絡,年增43.1%,是唯一一項正成長的貨類,電子零組件因供應鏈持續調整庫存、拉貨力道未見改善,年減11.2%;礦產品因比較基期偏高,年減32.8%,基本金屬、化學品、塑橡膠製品等傳產貨類,減幅也都在雙位數。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指出,大幅升息造成全球終端需求放緩,加上疫情過後民間消費明顯偏向休閒旅遊,取代了有形商品購買,而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庫存調整壓力依舊,以及出口產品價格下滑,都是造成出口持續負成長的因素,不過從年減幅度來看,已經有收斂跡象。
財政部分析,根據主計總處預測顯示,第3季出口減幅將縮小至個位數,第4季有機會轉正的態勢不變,因此從去年第4季開始連續4個季度的下滑,應該即將畫下句點,進入新的上升週期;而中華經濟研究院發布我國8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經連續6個月緊縮,續跌0.6個百分點、來到45.5%,五大產業中,只有食品暨紡織產業表現相對較好,但電子光學、電力機械設備產業都是緊縮,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葉俊顯表示,需求尚未回升,加上對中國疫後經濟復甦期待落空,製造業廠商下單策略普遍趨向保守。
製造業廠商對於後續展望不敢過份樂觀,整體景氣氛圍依舊處於低迷,國家發展委員會發布7月景氣燈號,連續亮起第9顆藍燈,與金融海嘯時期的紀錄持平,國家發展委員會經濟發展處副處長邱秋瑩表示,上升主因來自臺股交易熱絡帶動金融面指標回升,勞動市場維持穩定,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持續成長,景氣領先指標雖然連續4個月下降,累積跌幅1.17個百分點,但7月跌幅已有縮小,同時指標連續4個月上升,累積升幅達2.64個百分點,底部訊號已然浮現。
7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5分,比上個月增加了2分,已經回升到與黃藍燈只差2分,國家發展委員會分析,7月實質半導體進口值達685億,雖然仍相對低迷,但已經回到疫情前水準,勞動市場若能進一步好轉也有機會讓分數再提升,各大機構預估第4季出口轉正,可望帶動景氣燈號脫離藍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