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上環保低碳意識高漲,自行車也在綠色交通中扮演重要角色,立委林月琴指出,儘管政府近年在永續運輸與觀光促進的風潮下,開始支持自行車的發展,但自行車作為日常通勤工具的使用率卻持續下降,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根據交通部統計資料顯示,全國自行車使用率急遽下降,從 2009 年的 5.6% 降到 2022 年的 3.3%(含電動二輪車),此外,從交通事故數據上也顯示,近五年(2020-2024年)7-17歲兒少,騎乘自行車涉入事故的傷亡人數,從2020年的3,946人,成長至2024年的5,644人,增幅約四成,在整體使用率下降的情況下,傷亡人數卻逆勢成長,顯見整體社會環境對於自行車族群的友善程度逐年下滑,特別是通學區周遭往往不存在可以合理使用的自行車道,學童沒有安全的步行及自行車通學路線,被迫依賴家長車輛接送,如此不僅延遲兒少獨自參與交通的行為,更讓這些兒少缺乏實際使用運具的基本知能與經驗,影響未來長大成人後的交通安全觀念。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代表蔡奕輝也強調,自行車的普及不僅能促進健康與環保,更是邁向交通零死亡願景的重要一步。當更多人願意安心地騎車上下學、上下班,代表我們的城市正在朝向以人為本的道路環境邁進,但自行車的安全,不能只靠騎士自我防衛,必須要重申『用路人階序』的觀念:越是脆弱的交通使用者,就越應該受到優先保護。除了加強公眾的交通安全教育,也應該在駕訓與考照制度中,納入駕駛與自行車在實際道路中互動的學習與訓練,讓所有駕駛人都具備與自行車安全共處的能力與責任感。
蔡奕輝也提醒,若只是單方面鼓勵民眾多騎自行車,卻沒有同步檢討與改善整體的道路基礎建設,包括釋出安全空間、嚴格取締違規、提升用路人安全意識,自行車騎士反而更容易暴露在風險當中,因此自行車政策必須與交通體系改革一併推動,才能真正減少事故發生。
台北單車通勤客Tauno指出,他每天在台北街頭騎車通勤,親身體會到台灣交通政策中的矛盾,政府依方面理應推廣自行車作為健康與永續的交通方式,但實際上卻幾乎只把 YouBike 當作解決方案,而現行的基礎設施與交通法規也傳達出完全相反的訊息:騎自行車並不受到歡迎。
面對國內自行車族的騎行困境,立委與民間團體呼籲交通部、教育部及國土署應全面檢視與修訂自行車政策,以提出一套全面性的自行車政策,將空間重新分配給自行車使用者,並加強運具騎乘教育,鼓勵自行車文化的發展。此外,也應該盡速檢討、修正過時且不合理的交通法規,實施具體措施減少城市對汽車的依賴,建立一套完整連結、安全、實用的自行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