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目前女性人口約有1,179萬人,其中276萬名女性正處於更年期。更年期因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而出現生理與心理不適的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情緒不穩、失眠、血壓忽高忽低、心悸和熱潮紅等,一般來說女性更年期平均介於45歲至55歲之間,依據國民健康署在106年所做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顯示,46至55歲的女性高血壓、糖尿病的罹病率,約為40至45歲女性的3倍,高血脂也隨著年齡增加呈現升高的趨勢,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提醒,由於女性進入更年期之後,體內的脂肪量會增加,因此更要小心三高和心血管疾病的危機。
衛生福利部統計,更年期女性的心血管疾病罹病率,每5年就會增加將近一倍,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這是因為女性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具有保持血管彈性的作用,可以促進心臟血流,降低血壓及凝血因子,一旦缺乏雌激素,血中膽固醇及中性脂肪逐漸增加,因此進入更年期的心血疾病風險也會增加,越早停經越要注意心血管健康,尤其吸菸會造成動脈硬化,也讓女性有提早停經的可能性,因此要儘早戒菸才能降低風險。
臺灣更年期健康學會執行長李奇龍指出,心血管疾病具有高死亡率,而女性在罹患心血管疾病時的症狀,和男性有些微差異,有些更年期女性並未意識到心血管問題的風險,直到心悸、胸悶或是呼吸會喘的症狀變得嚴重後,就醫才被診斷出心血管疾病,因此建議更年期女性要維持良好健康狀態,更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
要如何避免更年期之後心血管健康拉警報,國民健康署提出護心5招,首先是均衡飲食,減少糖、鹽及反式脂肪的攝取量、多吃蔬菜、水果及全榖雜糧,避免過度發胖,而每週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的規律運動,例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可以增加骨質密度、強健肌肉,也能提高基礎代謝率,避免增加內臟脂肪,適度的放鬆舒壓同樣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戒菸更是當務之急,另外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檢查如有三高異常,請定期追蹤,並配合醫囑用藥,多管齊下控制危險因子,遠離更年期心血管疾病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