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期美國關稅措施持續干擾全球經貿活動,不過AI需求未歇,主計總處公佈我國今年第2季GDP一口氣衝到8.01%,創下近14年單季最大增幅,儘管下半年預期成長動能減弱,但廠商提前全球布局,多數大廠已經規劃在美國增設產能,將有效緩解未來半導體關稅帶來的衝擊,預估第3季和第4季GDP 分別為2.91%及1.72%,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鈺泰表示,由於國際經貿情勢維持AI成長架構不變,加上先前經濟預測時所遭遇的負面因素又一個個被消除,甚至進一步轉化成為正面效應,在利空變成利多之下,主計總處將今年全年GDP大幅上修到4.45%,比5月的預測值足足增加1.35個百分點。
對照財政部公佈的海關統計資料,我國7月出口金額566.8 億美元,年增率達到42%,創下最近15年來最強增速,不僅連續21個月正成長,更連3個月創下單月新高,預估今年出口總額將首度跨越5,000億美元大關。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說,目前的出口表現可以用氣勢如虹來形容,而屢創新高有三大原因,首先是高效能運算和人工智慧的商機擴散,同時帶動了一些相關的硬體設備以及零組件都出現升級或是高階化,其次在於國際品牌行動裝置與部分科技產品,進入新品鋪貨期,最後一項關鍵因素則是因為美國的對關稅延到8月才陸續敲定,所以在7月份時,依然有部分客戶把握最後的寬限期加速採購。
資通與視聽產品的出口規模,今年不到8個月就能打贏去年一整年,蔡美娜處長分析指出,以AI為主軸的長線發展趨勢已經確立,這項產業優勢也是推升7月對美國和東協出口創新高的關鍵,在AI動能支撐下,預估8月出口會連續22個月正成長;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偉傑分析7月外銷訂單表現指出,AI商機和下半年會出現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旺季這項季節性成長因素都還在,因此7月外銷年增15.2%、連續6個月正成長,不過傳產持續疲弱、削弱部分增幅。
20%的對等關稅對於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的個別傳產廠商,勢必將造成嚴重衝擊,也突顯在數字亮麗的背後,產業發展持續呈現不均衡的狀態;AI固然為出口與GDP撐起耀眼表現,但傳統產業卻在國際貿易不確定性與結構轉型壓力下,顯得步履蹣跚。臺灣經濟體質能否兼顧新興科技與傳統產業、避免極端差異化的發展形態,勢必成為未來政策與產業必須正視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