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貿協會主辦,我國水利產業最受矚目之年度盛事 2023年「臺灣國際水週(TIWW)」,在臺北世貿一館盛大開展,展期到9月22號,今年有超過110家指標企業,使用近200個攤位,除了國內企業踴躍參展,還有來自8國的國際參展商,其中加拿大、新加坡更以國家館展出,外貿協會副秘書長李惠玲表示,全球暖化導致極端氣候頻傳,對水資源供應造成壓力,聯合國報告指出,全球有20億人沒有安全的飲用水,36億人缺乏管理得當的衛生設施,為了確保人民健康、糧食安全,以及保護生態系統,水資源的永續利用是重要關鍵。
今年臺灣國際水週聚焦再生水、智慧水科技,展出廢汙水處理、智慧水監測等創新解決方案,以科技協助水資源永續發展,包括美商Fluence、法商Veolia、丹麥商AVK Valves及澳商Johnson Screens等國際重量級業者,以及我國經濟部水利署、工研院、臺灣機能水協會、臺灣環保暨資源再生設備工業同業公會、臺灣超微細氣泡協會等重要機構,同場亮相的還有三敏電機、凱懿國際、旭然國際、鼎機、銘祥、福樺實業、臺純、宮黛等國內頂尖企業,共同藉由展覽平臺呈現最先進的工業水處理、水資源管理及終端淨水等解決方案,也由加拿大 及新加坡業者分享該國的汙水處理及提升用水效率技術,水利署署長賴建信指出,臺灣歷經前兩年的百年大旱和今年南部旱情,透過再生水、伏流水的支援調度順利度過,水資源利用的重要已經不容忽視。
政府從2016年開始,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規劃水利藍圖,一方面解決供水問題,一方面解決淹水的問題,也著手處理水環境問題,也因為有提早採取對策,因此現在可以看見水庫已有排砂設施、不再淤積,能裝載更多的水量,並開發更多人工湖來支援地區供水,同時透過隧道和管路串連西部走廊的重要水資源,發揮南水北調、北水南調的功能,也利用更多的再生水來穩定供應產業用水,並以耗水費的政策來促進產業節約用水,賴建信署長指出,每一滴水從水庫天然集水區出發,都至少經過100公里的路程,才能送到家戶管線末端,雖然目前旱象解除,但無論水多、水少,每一滴水都得來不易,更應該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