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關注的2024美國總統大選,從美東時間11月5號下午6時,也就是臺灣時間6號上午7時開始陸續計票,白宮新主人即將揭曉,不過在此之前,各家民調顯示,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及副手華茲,對上共和黨候選人川普與副手范斯,雙方民調結果呈現拉鋸,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分析,儘管選前最後幾天,賀錦麗在幾個搖擺州的民調差距似乎有縮小,但仍在統計誤差範圍內,民調未能出現明顯傾向,因此最終鹿死誰手還難有定論,再加上美國複雜的選舉制度,更讓開票結束的時間充滿不確定性。
回顧先前幾次美國總統大選的開票狀況,2016年美東時間11月8日下午6點開票後,9日凌晨3時,川普出乎當時意料勝選的結果就大勢底定,大約只過了9個小時;2012年總統大選在開票當晚的午夜,歐巴馬就已經篤定連任成功;不過2020年11月3日下午6時開票後,一直到7日上午,才確認拜登勝選,耗時3天半,2000年的總統大選結果更是拖了超過1個月,11月7日開票後,直到12月12日才確定布希勝選;劉必榮教授指出,選舉結果出爐的時間與關鍵搖擺州的情勢有關,雙方越是勢均力敵,確定勝選的時間就越久。
川普與賀錦麗的的政見,包括在能源、移民、稅制、貿易等各面向,無論是內政與外交政策都有著明顯差異,美國人民的選擇將牽動國際政經走勢,因此這次的美國大選結果,也受到全世界引頸矚目。
另外本週同樣需要特別關注的國際焦點,則是俄烏戰爭進展及其牽動的國際情勢,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指出,南韓情報單位上個星期公布資料,分析北韓派遣兵力協助俄羅斯參戰的背後用意,原因在於北韓擔心如果川普當選,俄烏戰爭將結束,這也意味著北韓將失去價值,而另一個因素則為是為了賺外匯和解決糧食問題;俄羅斯方面,則可藉由北韓對美國的挑釁,取代中國地位來約束北韓,進而增加對美國的談判籌碼。
從2022年爆發的俄烏戰爭,原本是雙方長期的邊界衝突,持續擴大到國際陣營的合縱連橫關係,先前引發一連串關於全球能源和糧食危機,如今戰爭爆發超過兩年,遲遲未能停戰,北韓派出1萬多名特種部隊前往俄羅斯,介入俄烏戰爭,也進一步牽動印太區域穩定,背後不同的政治盤算,讓軍事與經濟糾葛更趨複雜。